长江网讯(记者 齐云 通讯员 陈瑶丽)汛期就要到了,么样检测和修复地下管道成了难题。昨日,来自全国600余名排水管道检测及非开挖修复的学员相聚在武汉“2017年第五期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及非开挖修复专业技术培训班”上,武汉本土企业生产的国内首台智能管道修复机器人亮相,不仅能给下水管道做“胃镜”,还能根据“病情”对症下药。
长江网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个机器人身高30厘米,脑袋上安装的摄像头可以360旋转、变焦,有4-6节可拆卸组合的灯架,被放入管道中,伴随电脑操作,工作人员控制着机器人在管道内前进,同时还能通过显示器,看到管道内传回清晰的图像。
它采用国外推行的非开挖修复技术,最大的亮点在于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对管道进行修复,耗时短,无污染。该修复技术是将玻璃纤维编织,并结合特殊树脂成型,然后将其拉入需要修复的管道内充气扩张紧贴原有管道,以原有管道为外模,软管为内模,然后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使树脂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内衬管。
今年1月22日,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,武汉要实现“四水共治”——防洪水、排涝水、治污水、保供水。首先从抓排涝水入手,提升城市抽排能力。
去年7月武汉连续遭遇暴雨天气,其中地下管道堵塞也是造成渍水原因之一,管道哪里堵了,破损情况如何,是否有渗透,怎么尽快修复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“地下管道狭窄且空气污浊,可能对下井检修人员造成安全隐患。这种机器人可以精确定位故障,让我们实现定点维修,这样可以不开挖路面,就将管道‘患处’修好。”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工程师介绍,使用这种机器人检测下水道,检修人员不需要下井,有效避免了井下空气污浊对人员的身体损伤,而且,根据机器人反馈的信息,可以确定管道内存在问题的具体位置,减少了后期开挖管道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也减少了对市民交通造成的影响。
利用智能修复机器人进行管道修复,要比普通的人工开挖修复速度快14倍,“以1公里的管道为例,普通的开挖修复,需要90天左右。”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燕飞表示,智能管道修复机器大缩短了人工开挖修复的时间,还可实时将修复的情况反馈到移动端。
备案号:沪ICP备10015141号-1 杏彩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欢迎来电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