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美媒报道,去年11月30日,美国国防部宣布对一架机头损坏的F-35A“闪电II”多用途战斗机进行修复。他们将另一架在2014年烧毁了机身的F-35A的机头换上去,使两架受损F-35A“合二为一”。有关美媒将这架“合并”而成的战机称作“弗兰肯鸟”。
损伤后的F-35A向来以修复费用高闻名。韩国空军的一架该型战机因与老鹰相撞而受损,一问才知道,修复这架战机的费用,比重新购买一架新F-35A的价格还要贵六分之一。
修复费用高,与该机机体结构有一定关系。F-35A采用硬壳式机体结构设计,机身主要部分和机翼均采用厚蒙皮和弱框架,由蒙皮承受一定载荷,以便减少隔框数量、增大隔框间距和内部容积。这种机体设计的优点是机体坚固、内部空间大,缺点是机件加工难度大、整机重量大。像起落架折断这类事故,都会对其造成“伤筋动骨”的损伤,且修复难度大。
而且,F-35A的前机身、中机身、后机身、左右机翼、尾段这六大模块,分包给了不同厂家。各模块建好之后,相关公司再用搭积木的方式将他们组装起来。这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新品生产过程,有一套包括机器人、复合材料自动铺放、合金材料加工、虚拟3D和预测自动化、电子辅助装配与定位技术等在内的生产线提供支撑。但修复不是“走全程”,而是有侧重地“打补丁”。且不说这些厂家精力主要用于生产新机,即使能腾出时间,让几十家分布在全球的零件供应商同时为一两架事故机“开小灶”,也是一件协调难度大、效费比较低的事。
让F-35A使用者“纠结”的是:一方面F-35A本身价格昂贵,修复不易;另一方面该机服役数量不少,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因此“水涨船高”。
“弗兰肯鸟”的现身,体现出相关方在这方面的权衡与试探。通过将两架受损的该型战机相对完好部分进行对接,再经过消除结构件之间的空隙,安装机载设备,调试起落架、弹射座椅、线路管路,安装蒙皮,喷涂隐身材料,检查雷达横截面积等,不仅“变废为宝”重获一架战机,而且为今后修复维修F-35A摸索出了一些经验。
相关方的期望值显然不止于此。据悉,其目的近似于建成一条由各种工装组成的专门修复该型飞机的“生产线”。这些工装包括用于辅助飞机部件装配的模具、夹具、量具等,能帮助工人在工作中测算、固定零件位置,提高工作效率,保证装配的质量和精度。打造一条这样的新“生产线”,需要投入大笔费用。
“弗兰肯鸟”的重新服役尚需时日,这与其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装配与测试工作有关。从以往经验来看,修复之后飞机的寿命控制是个难题,其机动、载荷、挂载等能力会被重新定义。
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上映的科幻影片《科学怪人》里,醉心于创造新生命的弗兰肯斯坦博士“激活”了拼凑出来的怪物,后来怪物竟然失控。将两架受损F-35A“合二为一”的产物称作“弗兰肯鸟”,可能也隐含着相关媒体在这方面的一些担忧。
备案号:沪ICP备10015141号-1 杏彩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欢迎来电咨询!